一、“互聯網+”時代 吊頂企業如何自處?
在這個問題上,筆者更傾向于某著名吊頂品牌負責人所說的:“脫離產品展示與體驗、后續的售后服務,純粹搞互聯網是搞不起來的。”
對于傳統的家居行業來說,互聯網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因為吊頂是耐用消費品而不是快銷品,完全依靠互聯網的營銷模式,沒有實際的體驗的話,效果不一定好。
“互聯網+”是一種推廣的方式但不是主要的營銷手段。目前主要營銷手段還是實體店為主。除了實體店銷售以外,工程銷售渠道在這幾年發展也是很快的,還有一些KA渠道。走O2O線上線下打通的模式,產品是首要的。必須要有產品的展示和體驗、后續的售后服務等。脫離了這些東西,純粹搞互聯網是搞不起來的。
“互聯網+”存在的前提是“先保證客戶‘利益’,只有保證對使用者能帶來實際的用處時,這個‘互聯網+’才有實際的用處。因此,在“互聯網+”的狂風洗禮下,吊頂企業一定要認清自己,認清方向,盲目跟風是會讓企業死的更快。
二、吊頂只有回歸產品價值原點 稀缺營銷才有效用
舉個實例,筆者在超市看到一斤葡萄要賣到十五元,而在路邊一斤葡萄才賣到五元左右。而細看之下,這兩種葡萄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差別。超市價格不菲的葡萄,無非是貼上了健康、綠色、天然、無公害等概念化的成分,再者可能還包含了運輸成本、儲存成本、人工成本等費用。但是細思,這些東西都已偏離了產品本身的價值,那為什么這種偏離產品價值的東西還能賣到好價錢呢?
筆者認為他無非是制造了稀有的假象,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便是這個道理。葡萄雖多,但綠色健康的并不多。其實這個道理倒推到吊頂行業也同樣適用,大家都在生產吊頂產品,都在宣傳自身的產品有多么的牛,都在各種砍價會、團購會、各種促銷。但是筆者想說,吊頂企業們是不是可以放下同質化的營銷模式,我們專注做產品,用更為創新、更為實用的方式,制造我們的稀缺營銷,而不是一路跟風!
產品是吊頂企業發展的根基,所有其他品牌建立、概念附加,在產品的價值基礎之上才有意義。企業過分夸大“互聯網+”的作用毫無意義,在企業發展之中,應該先做好產品,再談其他。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