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行業發展至今,除了已漸成規模的部分大型品牌之外,中小型企業也越來越多。趨于行業變動及企業競爭等多重因素,國內消費市場日益飽和;加之國內政策和全球化浪潮的影響,許多電動車企業開始萌生拓展海外市場的想法。面對更大的國際市場,電動車企業追尋更大的機遇和自我考驗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而如何從“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質造”,也是企業要思考的。
政策扶持 電動車出口前景或大好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國際上還有很多有待開發的市場。可以說,對于電動車企業而言,國際市場的可拓展空間也相當可觀。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新任商務部部長鐘山就如何看待外貿形勢問題時表示,推動貿易強國地位建設,要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而要實現貿易強國這一目標,中國電動車企業也同樣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電動車出口形勢或一片大好。把握好“走出去”機遇,企業的發展與中國對外貿易可實現雙利雙收。再者,自去年以來,人民幣不斷貶值刺激出口業務增長,以及“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還有不少企業出口退稅等相關政策的推進,這也讓很多國內電動車企業可以搭上政策的“順風車”。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 電動車企業需發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價格戰和行業洗牌,加之“環保風暴”的影響,中國電動車行業也正在加強企業產品品質與品牌建設之路。重視產品品質、走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也是電動車企業的發展方向。出口優質產品,不僅是企業能有效打開海外市場的重要前提,也是全球化進程中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決定因素之一。
除了出口的產品,近兩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轉變。走向海外市場不再只是龍頭企業的特權,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跨國并購、海外設廠或工程承包等多種方式成功的“走出去”,更是不乏有成功加碼“外貿”的企業,它們不僅實現了借力國際市場渠道、核心專利技術,規避知識產權糾紛等風險,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身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總之,2017年電動車行業國內外發展環境也很可觀,不論是出口還是國家出口政策都為中國電動車企業“走出去”帶來了絕佳的機遇。在全球化的影響下,電動車企業若能制定相應的營銷戰略,把握發展機遇,必定也能搶占海外市場份額!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