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古至今從來就不缺乏能工巧匠,,但發展到近現在,國人的工匠精神似乎在逐漸弱化。而與之相反的是,美國、德國、日本對于工匠精神卻越來越重視。在中國陶瓷行業里,一提起工匠精神,我們往往都與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聯系起來,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不一樣。但現在弘揚工匠精神確實成了世界范圍內各個行業的共鳴。
美國:絕不偷工減料
"最有效的一個解讀叫絕不偷工減料。"一位來自美國的陶瓷企業負責人表示。結合自己在華二十多年的職業體會,他認為踐行工匠精神的最低門檻就是"絕不偷工減料",并且將之當作基本紅線,貫穿于產品的開發、制造、經營和服務等各個環節。
日本:絕對的注重細節
據一些曾經在日本企業工作過高管人士反應,日系企業員工往往不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對職業的敬畏、對工作的執著,他們是絕對的注重細節的,把制造的產品看成是自身人格和信譽的展現,他們樂于挑戰極致,并且將之作為一種人生態度。也許這就日本人對工匠精神貫徹的體現。
德國:絕對不能賠質量
一位來自德國的陶瓷企業負責人則認為,"寧肯賠錢,絕對不能賠質量",要把這的種精神、文化變成企業乃至全社會的價值觀。他自己的企業每年都花時間來優化流程,因為他相信,有一套完整流程能夠減少很多失誤和質量上的瑕疵。
中國:提品質、創品牌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具有創新傳統和工匠精神的國度。許多老字號都承載著傳統工匠精神,堅持品質、精益求精。當前我國的制造業正由大向強轉變,新時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提品質、創品牌",要不斷創新、追求精品。
中國陶瓷企業如何共鳴?
目前,中國陶瓷行業正處于消費升級、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也已經發生轉變,實際上他們在選擇產品時更關注的是全流程的體驗,包括購買產品前的服務體驗,購買產品過程中的產品體驗以及購買后的使用體驗。如何提升全程用戶體驗,這就要求中國陶瓷企業需要發揮個人及團隊的工匠精神,貼近消費者需求,實現每個環節、全價值流的突破創新。
同時,消費升級的背后是品質的升級,消費者需要高品質產品和更好的消費體驗,把中國陶瓷的制造優勢變成優質制造,這需要千千萬萬個有工匠精神的工人、管理人員、研發人員,大家要把工匠精神升華為一種文化,融入到各個制造環節中。
總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陶瓷企業理應呼吁工匠精神的回歸,助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的轉變。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