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來講,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一個主體,而“情感營銷”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企業(yè)把消費者個人情感差異與需求作為品牌營銷戰(zhàn)略,通過借助情感包裝、情感促銷、情感廣告、情感口碑、情感設計等手段來實現企業(yè)的經營目標。因此,“情感營銷”成為了最有效的品牌營銷方式。特別是在粉絲經濟時代,各行各業(yè)都在忙活“情感營銷”,實木地板行業(yè)也不例外。然而,實木地板企業(yè)被這個全新的媒介逼著往情感營銷的方向走,越來越多的千篇一律,消費者再次“審美疲勞”,這似乎與初衷背道而馳了。
千篇一律的情感營銷有哪些弊端?
時下,滿大街都是例如 “自信、獨立、戰(zhàn)斗不止”等雞血滿滿的廣告語;或者“愛、呵護、懂你”等充滿溫情的廣告語;又或者“專注匠心、環(huán)保品質”等情懷滿滿的廣告語。尤其節(jié)日假期了,各行業(yè)就會變本加厲的進行情感營銷。這些千篇一律的廣告往往有些不知所云,主次不分,略顯生硬造作。如果非要用一個詞形容,這類讓人膈應的情感營銷,給人一種“吃飽了撐著了”的感覺。
那么,千篇一律的情感營銷有哪些弊端?首先,品牌資產被無限制的肆意延伸:不僅沒有利用好既有的品牌資產,反而會為品牌資產帶來損害。比如原本某實木地板品牌與“溫情”“奮斗”等壓根不沾邊,如果非要提溫情、奮斗,就很容易侵蝕品牌原來的資產,反而讓消費者無法在認知中準確的去記憶和篩選品牌。
其次,實木地板品牌內涵被過度解讀,容易患“情懷病”,太過沉重的情感反而讓消費者心生負累、不敢過于親近品牌,更加與品牌劃清界限。比如一個非常大眾的實木地板品牌,如果非要反復宣傳某種高尚的情感/精神,反而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奇葩感覺,敬而遠之。
哪些實木地板企業(yè)要慎用“情感營銷”?
首先,從全行業(yè)的角度來看,中國至今都缺乏“國際性或者全國性的實木地板品牌”,反而是在區(qū)域城市,可能還有一些所謂的區(qū)域性品牌。這類不是品牌的品牌,對消費者來說,毫無任何品牌資產的聯(lián)想。這類品牌,如果隨便做所謂的情感營銷,不僅對品牌沒有多少實際價值,反而會將品牌形象越攪越渾。
其次,還沒有明確品牌資產的企業(yè)。這類企業(yè)比第一類好點,至少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品牌資產,只是缺乏梳理。比如,我們目前在市場上比較暢銷的知名實木地板品牌,雖然它們已經有一定消費群與口碑評價,創(chuàng)始人也有一些對品牌的設想,但是品牌資產并不完全等于口碑、也不完全是靠創(chuàng)始人自己想怎樣就怎樣。品牌資產,是需要基于品牌自身特點、與整個市場的調查分析,以及對消費者的深入洞察,最終才能形成一個相對清晰的品牌資產標準。如果沒有梳理與明確品牌資產而盲目做情感營銷推廣,就會充滿了主觀性與不確定性。
還有,功能差異性非常強的實木地板品牌企業(yè)。這類企業(yè),品牌已經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功能差異性明顯,他們只需集中精力在功能營銷上,并不用費心思去琢磨情感營銷。如果盲目進行情感營銷會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機會成本很大。很多時候,市場部熱衷于情感營銷,并非是源于生意目的,而是為了給自己的簡歷增加一些靚麗的案例,能在圈內曬出來,這等同于“面子營銷”。我們都知道,70/80年代的傳統(tǒng)營銷世界中,也有很多個體戶都熱衷于這類面子營銷,但最終做成大品牌的卻寥寥無幾。
再次,非常依賴線下體驗的實木地板企業(yè)。這類企業(yè)與第三類類似,并非不是不可以用情感營銷,而是要“慎用”,因為機會成本太大。同樣的營銷預算,如果你投資在功能宣傳上,或者提升線下體驗,可能會有更大的投資回報率。
最后,本身形象是高冷或有距離感的實木地板企業(yè)。這類企業(yè)品牌的成功秘訣,本身可能就是“高冷”,如果一旦濫用情感營銷,和消費者距離超過了自己品牌本身應該有的限度,那就很容易降低品牌形象。短期內,不適當的情感營銷,可能帶來知名度與銷量的極大提升,但長期對品牌有損。
總結:很多實木地板企業(yè)在情感營銷時,因為無法找到符合自身品牌資產的思路,就容易抄襲別人。抄襲在營銷界是非常常見的,并不一定是壞事。形式上的抄襲,或并無不妥;但思想上的抄襲,問題就很大了,因為消費者并非根據實木地板品牌營銷的形式去記憶品牌,而是根據思想。如果思想抄襲,很容易讓消費者無法辨識品牌,或者審美疲勞。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