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騙式營銷常常出現在一些因信息的不公開、不透明,甚至是不對稱的行業,木地板行業便是其中一個。在一些偏遠地區的縣鎮市場上,不少木地板企業打著“大品牌”旗號進行欺騙式營銷的現象層出不窮。一方面是市場商業競爭環境不成熟,很多廠商缺乏商業底線和商業誠信,完全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另一方面,則是用戶消費理念不成熟,過度關注價格的高低,忽視產品性能優劣和服務的水平。這些都給欺騙式營銷提供了土壤。那么,欺騙式營銷在木地板市場上何時能休?
欺騙式營銷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近年來,受到商業利益最大化的驅動,在看似平靜的木地板市場上,還是存在大量的商業投機者。他們通過所謂的“低價格”為噱頭實施欺騙式營銷。而梳理過去十幾年以來中國木地板廠商頻頻拋出的“欺騙式”營銷,主要集中是在三個方面:一是圍繞消費群體,主要是信息不對稱的農村;二是圍繞營銷手段,主要是屢創新低的價格戰;三是市場網絡,主要是偏遠地區的縣鎮市場。
僵尸企業打著“大品牌”旗號以次充好
長期以來,很多偏遠地區的縣鎮市場上的消費群體,普遍面臨著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公開的困擾。這就給一些僵尸木地板品牌商業投機,提供了謀利空間。一大批木地板老品牌,其市場經營主體早已破產,但是卻將品牌不斷授權給其它的商家和個體,通過授權貼牌生產的方式,制造大量劣質木地板產品,在縣鎮市場上打著“大品牌”旗號進行欺騙式營銷。于是在這些偏遠貧窮地區的縣鎮市場上便出現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很多僵尸木地板品牌竟然比一些著名木地板品牌的市場認知度高,產品銷售量大。究其原因就是偏安一隅的木地板經銷商們利用了當地農村消費者對于木地板品牌信息的不熟悉,從而造成“以次充好”獨占市場的局面出現。
信息不透明給商業投機者提供了空間
在整個木地板廠商的市場營銷手段中,價格戰可以說是從本土木地板廠商的發展、崛起,到成長、變革,一直相伴左右。在一輪還比一輪低的低價格戰中,普遍存在著大量“價格欺騙”。以前是“先漲后降”,“偷工減料”,現在則是“概念忽悠、政策圈套”。其本質上就是通過這種概念和手段的層層包裝和疊加,以低價格噱頭忽悠消費者。
當前,在一些區域市場上,之所以還存在不少的商家,利用“僵尸木地板”品牌充當大品牌、名牌來欺騙消費者。以及木地板廠商的價格戰促銷,利用“政策層層包裝”、“條款環環相扣”來激活消費者眼球。主要還是信息的不公開、不透明,甚至是不對稱,最終給一些商業投機者們提供了機會。
電商崛起與市場整頓讓投機空間不斷被擠壓
隨著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深入,這實際上帶來的最大沖擊就是:過去的種種信息不透明,不對稱被全面公開化。電商網購的崛起,本質上就是利用信息的透明公開,滿足了一大批消費者的消費知情權。
相信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平臺和方式,將過去大量隱藏在木地板廠商內部不可告人的“商業信息”公開化。這是通過了完全的市場化手段,把上述的欺騙式營銷淘汰出局。
同時,面對上述的木地板廠商在市場經營過程中的一系列欺騙式營銷,從今年初開始的國家宏觀政策、市場微觀整頓,以及消費群體的成熟和市場競爭格局的城鎮化,投機空間也被不斷擠壓。從中央的“供給則”改革到國務院的“品質革命”,以及發改委的消費升級,質檢總局的“質檢利劍”,以及工信部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這些都在推動和指引市場和商家走向良性發展。
總結:雖然現在還是有不少木地板企業利用商業投機空間,圍繞著產品功能、價格和品牌展開“欺騙式”營銷,但離出局已經越來越近了,如果越陷越深,最后就只有滅亡在等待著他們。因此,木地板企業應該迷途知返,利用當前的市場疲軟、市場換擋,快速拋棄掉“欺騙式”營銷,別再迷失自我,走上良性的發展道路才有未來。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