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會以來,“產品創新”和“工匠精神”便成了木地板行業的代表性口號。眾多木地板品牌都信心滿滿的,產品創新已提上日程,工匠精神也要努力回歸。從表面上來看,這些現象都是好事,各企業都有這份改變的心。然而,企業還是要切忌空叫口號,說出去的話收不回,還得負責任,最不可取的就是本質沒改變,卻拿這些口號來忽悠消費者,達到賺取利潤的目的。
不可為創新而創新
大道相通,所謂產品創新也是同理,絕不可為創新而創新。產品創新,也不能只圖自己快活,不管企業和消費者死活。創新的宗旨和本質是什么?毫無疑問,必須是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否則創新作甚?無論搞什么驚世之作,如果消費者完全感知不到或者是根本不感冒,那對消費者就是沒有價值的,企業的投入也是扔水里的,企業搞產品創新能不能最終具有價值,唯一的標準就是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更具體一點,就是能夠滿足哪些消費群體的需求?滿足消費群體的哪些需求? 在多大程度上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其后還有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企業相應地要花多少代價去做到這些,最終買單的消費者愿不愿意為此承受這個代價?
大道至簡,但是越是最基本淺顯的道理越是容易被忽略,很多木地板企業還是熱衷于盲從跟風,做什么都喜歡一窩蜂,不管別家和自家的資源條件有何異同,更不管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是誰,一會高喊產品創新,一會狠吹工匠精神,一會標榜品牌路線,殊不知你眼里的黑不是黑,藍也不是那片藍,消費者看到的根本不是同一回事,其實大多都是自蒙雙目自娛自樂自斟自醉,這都源于對企業缺乏精準的定位和清晰的思路。
切忌陷入“工匠精神”誤區
工匠精神,其實就是品質觀念,但木地板企業不要從一個極端跑到另一個極端。在中國舉國反省跑到日本買馬桶蓋的現象并自上而下倡導工匠精神的同時,以日本為代表的一些老牌發達國家學界商界也正在反思所謂的精品戰略,分析在全球市場上節節敗退給中國的深層原因,而達成的一個核心共識就是過度推崇工匠精神和精品觀念,以至于在很多產品的實用性尤其是性價比方面完敗給中國,拱手讓出了很多傳統市場領地。中國制造確實相對而言品質粗劣,但是架不住全世界人民大都喜歡便宜實用的東西,而且中國制造的品質隨著技術管理水平的進步與企業實力的積累也在不斷提升,譬如當年舉國追捧的日本電器,而今安在哉?早就被國產的高性價比電器踢出局了。
凡事過猶不及,精品意識要不要?當然要的,唯精品意識行不行?絕對不行。消費者需求、成本意識都比精品意識更重要,不關注不同消費者真正的核心需求,不考慮成本可行性,空談什么精品觀念工匠精神,不過是耍流氓就是自欺欺人罷了。企業經營是一個有機的系統,系統的均衡性至關重要,系統失衡將使企業陷入病態經營,而嚴重失衡則會導致企業失去市場生命力甚至猝死。產品是企業經營系統的基礎要素,品質則是產品價值屬性的綜合體現。品質定位必須和經營系統匹配才能達到均衡發展的狀態。
其實,作為一個有靈性的木地板企業,凡事都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在里面比較重要,“創新產品”和“工匠精神”不是跟著叫口號,盲目跟風這么簡單的事情。企業一定結合自身情況,精準而清晰的定位發展計劃。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