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費者在商場購買衛浴潔具及家電用品時,商家往往開始會給出“免費安裝”的承諾,但等到上門安裝之時,卻發現“免費”的也僅僅是安裝本身,安裝過程中還需要各種材料,這些材料是收費的,且材料費遠遠高出市場售價。
業主李小姐進行裝修時,就遭遇到了這種“不免費的安裝”。一臺知名品牌電熱水器本身售價就已經2000多元,商家上門安裝時收取的材料費還要150元,如果不交錢,熱水器就無法正常使用;而安裝馬桶時,安裝人員說附送的接水管太短進不了水,必須要使用長一些的接水管,這根只有半米長的接水管的費用也需要30元。
上述材料費都遠遠高于市場零售價,同等規格的管材“收費”是市場零售價的2倍至3倍。一些業內人士也表示,“變相收費”已經成為衛浴潔具、家電等行業安裝時普遍存在的“潛規則”。
對于許多消費者而言,進行裝修幾乎是“一次性”的“大額”消費行為,消費者在進行裝修之前很難了解到這種“潛規則”的存在,而在裝修過程中往往成為這種“變相收費”的受害者和埋單者。
首先,打破衛浴潔具及家電行業“變相收費”的潛規則,需要商家為消費者進行詳細告知。許多商家在銷售時只是承諾免費安裝,但沒有明確告知產品包裝都含有哪些附件,是否需要額外費用等。
其次,衛浴潔具行業也要加強自身規范和行業自律。因為這個行業缺乏相關政策法規,各個廠家使用的材料也不盡相同,盡管許多商家都制定了“看似規范”的收費價目表,但這種收費只是自家制定的,缺乏監督,因而遠遠高于市場價格,讓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
更重要的是,包括消協在內的政府主管部門要對其加大監管力度和創新監管方法,讓消費者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可以“明明白白消費”,而不是去為這個行業變相收費的潛規則埋單。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