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重在"專精特新"
現階段,我國正在推進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而中小電工企業的現狀及在創新方面還存在部分亟待解決的問題?電工企業自身應從哪些方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在原材料漲價、環保升級的大趨勢下,中小電工企業生存也是舉步維艱,更是存在著中小企業稅負較重、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融資難融資貴、企業對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所以,推進"雙創"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新階段的產物,是我國城鎮化進程進入加速期的迫切需要,也是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必然要求。
首先,中小電工企業的未來發展重在"專精特新",不在于規模是否大。中小企業要甘于做大型企業配套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廠商。其次,中小企業要特別重視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因為人是創新的主體,創新需要智慧,智慧是要靠投資的,所以中小電工企業家們要敢于花錢,培養一些對企業忠誠、對事業熱愛的骨干,讓其潛心研究最前沿的東西。
加快"兩化"融合優化資源配置
從2015年開始,我國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從事傳統制造業的中小電工企業要怎樣做才能實現改造提升,步入可持續、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筆者認為,從事傳統制造業的中小電工企業,"兩化"融合是根本出路。具體來說是要做好3件事。
首先,要盤活存量,就是要優化資源配置,比如有些電工企業一直在開展行之有效的節能降耗、提質增效,這些都是在優化資源配置上做文章,使有限資源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其次,中小電工企業要有自己特色的產品。可以沒有規模但是不能沒有特色,特色是中小企業持續增長的動力。
再次,中小電工企業要創造自己的品牌,過去,中小企業在這方面做得不夠,但是品牌恰恰是企業的一面旗幟,是企業不竭的生產動力。所以,中小企業應加快"兩化"融合步伐,創造自己的品牌,才能得以持續發展。
把握新興產業良機拓寬發展路徑
中小電工企業躋身新興產業的積極性很高,但如何尋找到良好的發展空間是眾多電工企業一直關注的問題。《"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出了目標,提出了重點任務,也提出了保障措施。這項規劃同時也提出了8個方面的任務,其中提到要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拓展國際合作新路徑。這就為中小電工企業發展指明了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方向。
另外,通過打造產業集群促中小企業抱團發展。產業集群是中小電工企業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模式,其集聚效應既有協作又有競爭,能促進中小企業整體實力的不斷提高。據悉,工信部從去年開始已制定了一個文件,準備在產業集群方面提出任務,讓各地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抓緊落實,發展一批適合中小企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群,而且要打造智慧產業集群。這種把國外先進技術、人員和模式"引進來"的方式,也將提高國內中小電工企業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水平。
對整體社會經濟而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要載體是中小企業。在當下的電工市場,已形成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新格局,因此,中小電工企業生存問題在行業內備受關注。在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下,中小電工企業的整體規模在不斷擴大,創新、轉型及把握機遇成為中小電工企業做精做強的關鍵!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